祖国的爱与我同在
(上接第一版)
对资助政策的科学设计,饱含着国家为保障灾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良苦用心。对助学资金的严格管控,体现着政府为推进教育公平所履行的责任。
祖国的爱与我同在
“将来我想发起一个爱心基金,帮助那些劫后余生的孩子,这也是我回报祖国的方式”——这是已入厦门大学就读半年的彭州学生曹维从入学起就许下的心愿。
地震摧毁的学校与大学梦幻灭的绝望,活动板房里的考场与重新生发出的希望,特殊招考政策,学校寄送的报到路费,成都团市委送来的“爱心机票”……这些求学路上的难忘经历,让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更加懂得“知恩图报”。
从入学那天起,曹维就把大学4年的时间表排满了:做好目前的辅导员助理工作;多考几张专业资格证书;暑假随学校社团去西部支教……“报效祖国不能停在口头,我得抓紧学习,努力成才。”
灾难过去,像唐奎、曹维这样的学生有很多很多。对于高校学生,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0.53亿元,用于免除18.81万人2008至2009学年的学费,向13.1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
从中央到地方,从家乡到学校,祖国的爱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时刻包围着他们,激励着他们。
各地高校不仅为灾区新生发放生活补助和爱心礼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还根据自身情况为生源地在地震重灾区的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减免住宿费。
家在灾区的42.5万名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牵动人心。其中,19.8万名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分布的28个省份也立刻行动起来,参与对口支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爱心在祖国大地传递。许多省份纷纷安排专项资金,对转移到本地就读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灾区学生进行资助,有的还为学生在本地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温家宝总理的话,深深激励着从北川中学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的王佳明。
因为灾难的磨砺,这位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的高个子男孩儿不会再轻易落泪。因为心中有感激,他将沿着入学时走过的“绿色通道”一路向前。
“我要好好读书,不给家乡丢脸。”
“我毕业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到家乡参与重建。”
“祖国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我要好好地活着,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千千万万灾区学子对家乡和祖国的承诺。
祖国对灾区学子的爱,为年轻的心撒下坚强的种子;灾区学子对祖国的回报,将凝结成一种力量,为“多难兴邦”作出最好的回应。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